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,约粟粒至绿豆大小,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,边界清楚,周围有炎性红晕,基底浸润明显,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。
轻轻刮除表面鳞屑,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,称薄膜现象。再刮除薄膜,则出现小出血点,称点状出血现象。 白色鳞屑、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,称为三联征。
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从发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:进行期、静止期、退行期。
慢性病程,反复发作。大部分患者为冬重夏轻,少数患者夏重冬轻。病程一般分三期:
①进行期
新皮疹不断出现,旧皮疹不断扩大,鳞屑厚,炎症明显,痒感显著,皮肤敏感性增高,可出现同形反应;
②静止期
无新疹,旧疹不退;
③退行期
炎症消退,鳞屑减少,皮疹缩小变平,周围出现浅色晕,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沉着。
1.遗传因素: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。
2.免疫因素:近年来多已认为银屑病是免疫或炎症介导的疾病。
3.感染因素:研究证实链球菌感染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、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,病毒感染与银屑病发病是否相关尚未明确。
4.内分泌因素:妊娠可使皮损消失或减轻,也可使皮损加重。甲状腺疾病、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对该病的影响不明显。
5.精神因素:患者可以出现神经精神改变,且这些改变可以加重已有皮损。
6.生活习惯、药物因素、环境因素:研究发现受潮、感染、饮酒、服药及精神紧张是诱发银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。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药物有β1受体阻滞剂、非甾体抗炎药、锂盐、抗疟药、四环素、钙通道阻滞剂、二甲双胍、干扰素α等。环境因素与发病年龄有关,且季节、气候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复发方面有影响。
一预防感染:局部感染是诱发银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,尤其是感冒并发扁桃体炎气管炎很容易诱发银屑病。
二避免过敏:饮食或药物过敏,甚至是接触某种物质而过敏都有可能诱发银屑病的发生。
三避免着凉:受风寒侵袭而诱发银屑病的为数较多,居住环境潮湿、天气寒冷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。
四心情愉悦:工作压力大、休息不好,精神过度紧张造成情绪不稳定,都会诱发银屑病,要保持好心情。
五慎用控制性药物:避免使用皮质激素类、抗肿瘤类等刺激性药物。
银屑病的病因较复杂,很难进行诊断治疗。医院的相关检查项目对于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,而正确的诊断是疾病治愈的前提。因此,在诊断治疗银屑病前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检查项目:血常规: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
肾功能检查:血尿素氮、血肌酐、血尿素、血尿酸等
肝功能检查: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
血脂检查: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是否影响正常新陈代谢
皮屑检测:皮屑进行分析,直接锁定表皮、真皮等皮下组织侵蚀的范围。
脏腑功能检查:通过观察患者的脏腑功能存在失调现象。
微量元素检查:身体中各项微量元素是否维持在正常值,缺乏微量元素身体就会产生病态。
RF类风湿因子:检查可查明导致发病原因的具体因素
患者需与脂溢性皮炎、玫瑰糠疹、扁平苔藓、副银屑病、慢性湿疹、头癣、盘状红斑狼疮、汗疱性湿疹、甲癣、连续性肢端皮炎等病相鉴别。
1.银屑病的初期一般具有急性发作,慢性经过,倾向复发,这时候的银屑病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,一般夏季增剧,秋冬自愈者;也有冬春复发,入夏减轻者。
2.银屑病是对称发作的,好发于肘、膝关节伸侧和头部。少数病人指(趾)甲和黏膜亦可被侵。
3.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,症状的皮损形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。急性期皮损多呈点滴状,鲜红色,瘙痒较著。静止期皮损常为斑块状或地图状等。消退朔皮损常呈环状、半环状。少数皮疹上的鳞屑较厚,有时堆积如壳蛎状。
银屑病专家指出,对于银屑病的诊断一般分为两步,第一、根据上述的症状观察得到初步结果,第二、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得出确诊。
通常按轻、中、重三度治疗:轻度,皮损面积10%。轻度只需外用药物治疗,中、重度需用联合疗法治疗。
(一)外用药物
1.焦油制剂2.地蒽酚3.糖皮质激素类4.维A酸类药5.维生素D3类似物6.免疫抑制剂
(二)内用药
1.抗肿瘤药物 2.维A酸类药3.免疫疗法4.生物制剂5.抗生素
(三)物理疗法
1.紫外线适用于静止期冬季型病例,禁用于夏季型患者。2.UVB紫外线光治疗仪。3.QK全科治疗仪。4.HB-1000型中药熏蒸机。5.美国第五代308准分子激光治疗仪。6.皮表透光显微镜。7.可调式中药熏蒸机。
医院地址:南京市红山路175号-1
CopyRight 2016 南京华厦银屑病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
华厦研究所微信
随时随地咨询